在Facebook上看到这句话,觉得写得真好。
23年前的今天,发生了世界震惊的大事件。持续将近两个月的学生的请愿活动,最终在广场上被暴力驱散。借用韩寒的一句话,“本该在心中的热血,它涂在地上”。清场前后的死伤流血,至今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;事后众“领袖”逃的逃,抓的抓,情景凄凉。直到今天,23年过去了,伤痕离愈合还远得很。
站在今天看昨天,隔着重重迷雾和层层路障,想探知一份真相无比困难。现在能接触到的信息,侩子手为自己狡辩的证词不可信,冲动煽情的“公正报道”也难免掺杂感情的夸张。
真相重要么?只要能铭记精神,细节的差错似乎也无关宏旨,更有甚者有人情愿相信夸张后的传言来印证内心的观点。但真相永远是真相,它是基石。观点建立在事实基础上,而非相反。最大的争议,也是最扑朔迷离之处,有两处。其一,清场当晚,熄灯之后,有没有开枪,碾没碾人;其二,死伤人数的数量级问题。
是夜的问题,第一手的证词来自事件当事人。可偏偏当时的三大领袖,说法都不同。吾和柴两位,坚持确有其事,西方媒体喜欢他们的说法。但封和刘两位,却声称他们一直呆在那儿,直到最后撤出也没有见到所谓的Tu杀。(可以在油吐蕃上看到封刘二位的受访视频。)
人数的问题,差别更大。上千上万的,也有几百几十的,还包括当时某发言人声称的,没有一人伤亡。这个问题永远没有共识,官方不给出具有说服力的数据,各方是不肯改变看法的。与其说是人数的认同,不如说是立场的坚持。但如果第一个问题选择相信后者,那就会得出很大可能是三位数,至多刚到四位数。
我倾向于相信封刘二位的说法,因为他们的人品更可靠。刘不需多言,现在还呆在监狱里服刑——他是极少数坚持留在国内的所谓“领袖”,他的坚守温和可见一斑。相比之下,柴就差太多。当初是激进的广场派,想让同学流血而自己开溜;尔后到美国,对事实的描绘一天几变,越说越离谱,在一次国会的听证会上,她承认自己在大学时四次堕胎——她以此谴责计划生育政策。后来信教,变得更不可理喻。如此臭的人品,她口中的证言总不那么可信。
柴一类的人最无耻。她始终都不真诚,或者说不像她的同学那样真诚。她的立足点不在解决问题,而在把事情闹大。坚持不撤,坚持要流血,很难让人不怀疑她是在为自己捞资本。真到临头了,溜得最快。在美国,拣媒体喜欢听的说,不管是真实性如何。时髦点的说法,她在消费,消费死者的热血和抱负,消费同情。
其实柴一类的人真多。他们是当事人,受过伤,受到尊敬。在以后的时间里,他们就在这份尊敬上坐吃山空,吃空了再招摇撞骗。他们还记得当初在坐在那里的同学们的初衷么?
鲁迅说过,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,正如煤的形成,当时用大量的木材,结果只是一小块。但他又说,学生的情愿是不在其中的。学生手无寸铁,很容易就受了利用。现在看来,真是不假。真诚的学生,不是伤亡就是被清算。他们做了先驱,倒在地上,后面的人然后不犹豫地踏着爬上去。
不吝惜自己的热血,要为国家和民族争前途的,总是中国的年轻人。他们是火种,是希望,始终激励着前进。
真诚的人倒下了,虚伪的人活下来。活得那么卑微,让人瞧不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