欠蒋介石一个客观评价

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独特。他发起北伐,基本上完成中国的统一;领导中国进行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,取得胜利;他治下,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四个创始国之一,大大提升了国际地位。但他也对共产党人和左翼知识分子进行血腥镇压。内战失利后,他从大陆退守台湾,从此再也未能踏上大陆的土地。自此,大陆和台湾两地对他的评价走向两个极端。

成王败寇,原属平常,两岸皆然,况且是人生如此戏剧化的领导人。两岸在49年后所走的路线迥然不同,意识形态一度处于极端对立状态。新时期的两岸关系趋于缓和,但在历史的认识方面仍存在极大不同。两岸从学界还是民间,最集中的分歧之一就体现在对蒋介石的评价。

我上学时的历史课本,称其为官僚资本主义的代理。“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”是一个固定短语,出现在文革年代的宣传中。直到现在,大陆课本上的蒋介石形象还是平庸玩阴谋的政客、腐败透顶的资本家、血腥的侩子手。而在台湾,他被称作“先总统”、“蒋委员长”,被尊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。据说在文字资料中若提到其名,需要空格以示尊敬。

无论是两岸哪一种评价,都算不上客观公正。蒋介石的功过是非,很大部分是国民党的功过是非。现今我们所处的时代,离当初已经将近半个世纪,言论方面的禁忌正越来越少。环境准备既已成熟,但一个客观全面深刻的评价,仍处于缺失状态。对过去,对将来,都是一件遗憾。

如何评价一个人?古人的官方态度是很一致的。二十四史,评价历代王侯将相,无非是“德”与“才”。我们的传统是用道德衡量一个人的一生。攻击他的人,和赞扬他的人,都想尽法子找他道德方面的话头。更全面一些的,考量他的个人能力,指责他拉帮结派,或赞扬他个人魅力无限。做道德鉴定是我们的传统。但道德这个东西,是说不清的,像一团浆糊。蒋介石的政治生涯具有偶然性,他的个人性格固然重要,但时局的影响同样重要。所谓“时势造英雄”,蒋的功过都逃离不了他所处的时代。

蒋在初登上中国最高领导之位时,他面前的中国是如此一副光景:军阀割据,中央政府的建设几乎不存在,财政收入可怜,外国势力盘综错节。中国刚刚被时代的浪潮拥挤着,艰难告别几千年的封建帝制。不久日军全面侵华,战线告急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,遇到前所未有之巨变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在人类文明史上亦是罕见。在这场巨变中掌舵的人,正是蒋介石。经过惨淡经营,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,最终居然赢得了抗战胜利,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,疆域也得到最大程度的统一,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府。虽然诸项指标很粗糙,但从零到有,本身就值得赞叹。

蒋领导了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转变。这次转变是从旧到新,从无到有的一个尝试。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轨迹,被迫转向,在新时代的浪潮里寻找方向。这些经验是宝贵的,是研究世界文明转变的标本,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未来走向也有借鉴意义。

研究蒋、评价蒋,不能脱离他的时代。蒋的一生是如此独特,他被卷到时代的洪流里,并影响了时代的走向。单纯一个好人或者坏人,并不足以概括他。他有他的局限性,也有他的贡献。正如黄仁宇所坚持的,站在“大历史”的角度来看他,才是对后代负责的做法。

但要走的路还有很远。现在虽然意识形态的禁锢减轻了,在大陆还是存在着深厚的土壤。但起码可以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了。我们的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,那一天终会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