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念信息自由流动的博客时代

因为新冠疫情,春节至今一直歪在家中,天天捧着手机。前几天一件小事,让我产生标题里的感慨。

起因是这样。武汉封城近月余,城中情况如何,信息混杂得很,真假难以辨别。好几年前我已不用微博,现在信息源只剩豆瓣和虎扑,加上澎湃之类的新闻公众号。有一天,好几个公众号推送文章,主题是方方和她的“武汉日记”,说她仗义敢言,理性发声,“武汉日记”写得很好云云。方方是武汉本地作家,以前颇有耳闻她特立独行,于是起心找这一系列日记来读。  

在微信搜索框输入“方方”“武汉日记”“封城日记”,搜索结果都不是我想要的。绝大多数文章是对方方的赞扬,介绍她的背景、性格,然后顺带提到她的特殊创作——武汉日记。对方方本人的采访只有一两篇,其余几乎全是剪刀+浆糊生成,相似的结构、标题、样式……终于淘到一篇类似真身的“武汉日记”,看完却发现作者和方方本人八杆子打不着,应该是同名、抄袭或者不署名转载。这类爆款文章令人腻味。在微信找了一圈,无果。

然后,尝试用百度搜索。百度搜索质量好不到哪里去,但翻了半天,好歹终于在一篇帖子里看到有人评论:公众号名字是“二湘的七维空间”。回到微信,果然就是它了。这个公众号作者依然不是方方本人,只是得到方方本人授权首发。整个搜索过程耗时将近半个小时。

在微信世界里淘金不容易,此时我对“武汉日记”系列已兴趣大减。回想刚刚开始上大学时,大概10年11年,那时中文互联网不这样。那时是新浪博客、网易博客、各种博客的天下。那时,知道关键词就能用搜索引擎找到结果,点进去直接看原文。尤记得韩寒的《韩三篇》,当时掀起巨大争议,读者在博客下面评论,很热闹 —— 绝对不需要像一个侦探一般四处勘探才看到内容。

我认为,现在中文互联网环境恶化了,信息流动被人为阻碍了。腾讯的微信公众号、字节跳动的头条号、百度的百家号、新浪微博……互联网巨头的各种产品,携手筑起藩篱,阻碍信息的传播。一旦将内容视作资产,难免会引起各方争夺。伴随各种内容平台的兴起,博客时代落幕。凭借一串字母数字组成的URL,即可让信息在互联网上被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自由访问,这是古老互联网时代的做法。开放、自由和分享的精神退去后,什么上场了?资本和权力。在我看来,事情没有变得更好。

写下这篇博客,谨作缅怀 :-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