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看完了陈忠实的几篇中篇小说,尤以《梆子老太》《蓝袍先生》两篇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。
《梆子老太》是一篇人物传记。一个脸长得像梆子的媳妇嫁给了梆子井村里一个老实人,但她不能生育,在受到各种歧视后,养成了一种“盼人穷”的怪心理。政治运动来了,这位受到各种冷眼的苦媳妇翻了身,被推为“典型”“模范”,在运动中积极表现,把村里的人几乎得罪了个遍而不觉有错。形势变了,运动冷淡下来,她又成了人人厌恶的“梆子老太”,甚至死后连帮忙抬棺材的人都没有。
《蓝袍先生》是一个人的回忆录。主人公是一个书香门第的继承人,自小受父亲和祖父严格的礼教和道德训诫,在十八岁时穿上蓝袍,接受父亲为他定下的亲事,接掌父亲的教席。他被禁锢在了套子里。解放后进入师范进修,真正找到自己的爱情。想离婚,父亲不允许,以死相逼,终究告吹。在接下来的运动中他受到冲击,被划归为中右派,卑声低气地生活。最后被平反了,但他已经彻底被锁在过去,无法回来。
陈忠实以一部《白鹿原》名震文坛。当年坐在新华书店的地上翻看《白鹿原》的我,还没到能欣赏这部作品的境界,看开头那些荤场面看得面红耳赤,像在偷偷做什么坏事。这部书当时没看完,现在又借不着,真遗憾。但根据最近的阅读,陈忠实的风格是明显而且一贯的,他是确确实实的黄土作家。
中国当代文坛的作家,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真不算少。贾平凹,还有已经去世的路遥,都是其中佼佼者。我很喜欢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也很喜欢贾平凹的西安韵味,最近因为《蓝袍先生》喜欢上了陈忠实。黄土作家的特点:题材上写古老的关中农村,写传统的家族纠葛,写革命和现代化冲击下的风俗转变,写时代潮流中汉子和女子的作为,主题上赞美醇厚朴实、勤恳忠义的黄土精神。
中国的文明从黄河发源,关中平原上的西安是十三朝古都。这块地方的一草一木都有历史,所以显得厚重。这一方水土上的作家,深深烙印下了地域的特色。这份端庄凝重的气度,别处的作家也学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