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读书笔记

房奴

  • 豆瓣链接
  • 个人评分: 四星☆☆☆☆
  • 时间: <2020-08-02 Sun>

在美国,几个普通人意外陷入断供危机(书中称为“止赎危机”),他们自救过程中,慢慢发现这是一场合谋:银行、证券公司、信托一起,用金融把戏堂而皇之将购房者推入陷阱。政府视而不见,法庭不明白其中诀窍,大众不理解甚至鄙视欠钱不还的行为。

这本书主要将三个普通人与这架“止赎机器”抗争的故事。三人素不相识,在斗争过程中成为伙伴。他们查阅资料,恶补金融知识,研究整个链条上每个结点的作用,理解晦涩难懂的金融术语;翻看法条,寻找止赎案件漏洞;在博客上分享经验,帮助困友;发起线下聚会,扩大影响力……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,他们居然克服重重障碍,走得颇远:成功引起传统媒体注意,成立公益组织帮助了很多人,甚至推动了一些法案出台。

故事没有戏剧性结局,止赎仍在发生,无人对这场公共政策的失败负责——就和社会上绝大多数矛盾一样,到最后往往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。在作者看来,银行和金融集团在犯罪,却没有受到惩罚,十分荒谬。

这本书可以让你见识到:

  1. 一种高超的资本运作方式: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,居然有如此高级的韭菜收割方式,冷血无情,毫不手软。相比之下,我们的开发商和政府真是稚嫩。
  2. 美国法律体系多么复杂(联邦法律,各个州的法律各不相同),法律又是多么无孔不入,通过判决和发挥作用,规范各方势力。同时,法律又是所有人的武器。普通公民靠诉讼,在法庭捍卫自己的利益,也同时在捍卫法制的尊严;资本家也靠法律,无耻又“正当”地攫取别人的房产。无论如何,这都是文明社会的斗争,不再动刀动枪、拼死拼活。

同时,这本书的缺点:

  1. 线索凌乱,看得人稀里糊涂。作者介绍这场影响深远的公共事件,除了三个主角,还穿插进很多小人物。经常读到一半,突然冒出一个人名,讲一番他的悲惨经历,再接着由他扯回主角身上。三条主线汇集后,也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。叙述整体显得平淡、无章法。
  2. 金融术语翻译得有点生硬。个人观点。最典型的“止赎”一词,我看了一会儿才意识到,就是日常说的“断供”。

钟鼓楼

  • 豆瓣链接
  • 个人评分: ☆☆☆☆☆
  • 时间:<2020-01-02 Thu>

一本讲北京小市民的书,生动描述一段时间里鼓楼附近一群胡同居民的生活和矛盾,登场人物多,紧凑。穿插很多笔墨,写老北京民俗。这本书不仅有故事性,而且能丰富人文知识。

书中人物基本涵盖当时社会各个阶层,高级领导,知识分子,演员/戏剧,工人,农民,个体户,国企员工……每个阶层的刻画都生动,在社会变革来临之际,个人被动参与成为时代洪流的分子,他们被裹挟,喜怒哀乐折射宏大里的真实色彩,居然能让我不觉疏离。将这么多人画得生动,情节安排得紧凑,是作者的笔力了得。

当然读这本书也有一些别扭之处:一是夹叙夹议风格,旁白忒多了,简直像说书话本;二是老干体,遣词造句就是有些老旧口吻,我合理怀疑是作者故意对语言做“包浆”;三是里面青年人物思想的发展,有点突兀:最后一群年轻人,居然聚会讨论青年人的使命!想到八九十年代其他文学作品,都有类似情节,我合理推测那个时代,社会风气就是这么心怀天下、蓬勃向上。(想到2020年的今天,这种风气荡然无存,怀念之余令人神伤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