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包皮引发的抗议

9月15日 的《经济学人》上有一篇文章,介绍德国柏林穆斯林和犹太教徒的一起抗议:示威者们上街游行,反对当地政府新颁布的“割礼”干涉令。在我们看来难登大雅之堂的“那话儿”,居然引发了一场几百人参与的示威,不禁让人咂舌。

“割礼”(circumcision)远不止割一刀那么简单。在亚伯拉罕宗教(犹太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)流行的地区,“割礼”有着特定的宗教含义。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的男子做过这个手术。

根据《圣经·创世纪》17章9-14节记载,上帝吩咐亚伯兰为自己、男性子孙和仆人都要行割礼为永久之契约。这是《圣经·旧约》里,上帝降下的旨意,由此与犹太民族定下了盟约。犹太教徒的割礼仪式践行得最为严肃,一般由穆汉(Mohel)为出生后第八天的新生男童举行割礼。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同样很看重这个仪式。

这场示威的焦点在哪儿呢?政府发布的命令里,对行割礼的条件做了限制:无菌的手术环境,“尽量不痛”,还需得到家长的一致同意。不论犹太人还是穆斯林,都认为他们的宗教自由因此受到了侵犯。为了捍卫信仰的独立地位,示威者走上街头。

除了宗教原因,还有健康和人权因素卷入争论。割不割包皮对男性健康的影响孰优孰劣,尚无定论。但如果手术的卫生水平不达标,伤口感染的危险不容小视。(政府的法令,明显是从保障安全的角度出发。)

人权主义者的观点又不同。他们认为,在婴儿无法反对的情况下为其手术,无疑剥夺了他们选择的权利。应该等到他们自己有能力思考时,让他们决定手术做还是不做。

三方面都有自己的立场。现有局面的任何一点前进或后退,都立马能掀起一场大浪。这也是西方社会运作的一个缩影:各方势力通过不断斗争制约,而达到一个动态平衡。